點擊數:10352018-03-16 14:51:47
藝術簡介
周宗岱,原籍湘潭縣,1937年出生于長沙市。畢業于湖南第一師范。1956年,調湘潭縣文化館任美術干部。1957年,有四件作品在省第一屆美展展出。曾任湘潭市文化局副局長,湘潭市文聯副主席。1979年后,展出、發表書畫作品及論文、散文甚多,出版了理論專著《美辨》。2004年獲《國畫家》藝術創作獎和藝術研究獎。2007年,山水畫獲《齊白石獎》銅獎,論文獲優秀獎。10月在中國國家畫院舉辦個人畫展(國家畫院、湖南省文聯共同主辦)。2013年,入選“湖南省文藝人才扶持三百工程”。2013年,被湘潭市政府評選為“湘潭市首屆文化名人”。現為中國書協會員、中國美協會員。
圖文欣賞
我所認識的美術界朋友不可謂不多,佼佼者亦眾,但論功底之全面造詣,有如周宗岱者,實在不多。他有深厚的藝術史修養,嚴謹的美學思辨訓練,一流的文字表達能力,西畫素描和色彩的基本功,數十年書法、篆刻的鉆研。就像一個明識遠圖的建筑師,他不慌不忙地,日積月累地,準備好了基石、磚瓦、梁柱,一幢偉大的屋宇,假以時日,就會落成。
在暌違近三十年后,甲午歲尾的一個寒夜,我從北京來到周宗岱位于湘潭郊外的畫室,把他這幾十年畫的精品花鳥和山水,飽飽地看了個夠??吹梦倚幕ㄅ?,看得我狂呼大叫,看得我額頭出汗。真的是好哇!就像好久沒吃過正宗湘菜,回到家鄉第一餐,一定辣個通身汗透一樣,這個寒夜觀畫,讓我過癮。
從龔賢到黃賓虹,這就是周宗岱耳順之后的覺悟。他沒有走捷徑,一朝便入如來境,不是頓門,而是循序漸進的漸門,次第修行。先精謹,再華滋;先堅實,再紛呈;先沉厚,再渾厚;先有法,再無法。
我們今天看到的周宗岱山水畫的面貌,點染勾勒,全部中鋒用筆,線條方正如屈鐵,力道遒勁,支撐起一幅畫的骨體,無一筆促弱纖薄,真力彌滿,積健為雄,無兒女態,亦無江湖氣,不忸怩,也不霸悍;有書卷氣,也有煙火味,沒有故作高蹈的冷逸姿態,更無取媚時俗的市井氣息。
他作畫堅守雅操,堅持“古之學者為己”的藝術態度,一筆一劃,一丘一壑,一枝一葉,皆發為心聲,認定其為人品的真實寫照,不欺心,也不欺世。所以,他的山水畫,有一股堂堂正正的君子氣象。
王國維于“崇高”和“優美”兩大美學范疇之外,別立一格,謂之“古雅”。周宗岱近來所作山水,當得起“古雅”二字。“古雅”實際上是一種格調,它需要風骨的支撐,也需要學養的涵泳,是賓虹老人一再強調的“純全內美”,“是作者品節、學問、胸襟、境遇,包涵甚廣?!敝茏卺返纳剿嫞呀洶@一切。
他的花鳥畫總有幾根粗獷的直線貫穿畫面,就像蓋房子的梁柱,所以他的花鳥畫有一種建筑的結構感。在這個用濃墨、有時甚至是焦黑支撐起來的梁柱間,他會把花朵畫成攝影中的特寫那樣放大,直撲眼眉,有時候一朵花就把一張四平尺的斗方全占滿了。這就使得他的花都很搶眼,也很招搖,一點也不講究含蓄,絕對是生命的怒放,轟轟烈烈,照眼驚心!偌大一朵花突至前景,逼近眼簾,當然色彩就要達到飽滿、響亮、艷麗的極致,不如此就不能用其飽漲的構圖相匹配。
于是,周宗岱以其學水彩、油畫的基礎,搞出了這種“濃墨重彩”的花鳥畫。
中國傳統繪畫中那些非常高妙的主張和實踐,與20世紀以來的西方現代藝術有許多契合之處。在傳統繪畫中發掘所謂的“現代性”,那種被歷史語境遮蔽了的精彩部分,從而使中國畫實現“現代性突圍”,就成為許多畫家或自覺或不自覺的努力。在花鳥畫領域,湖南的齊白石、王憨山、易圖境、周宗岱,就是很有典型性的四位畫家。
易圖境和周宗岱的路徑更相近些,他們都消解了花鳥畫的文學性、書法性,滿密的構圖更具現代感,更濃的墨與更艷的色,包括用掃筆留白來表現光影效果,用環境色來強化色調,用對比色來加強效果,都比齊白石和王憨山走得更遠。
環顧中國,一百年以來,好像也只有這四位湖南畫家在花鳥畫的現代性上走得最遠,彼此之間也靠得最近。在他們身上,最頑強的保守性和最大膽的革命性,總是充滿張力的結合在一起;最原始的生命力與最高雅的文化感,也總是充滿張力的扭結在一起;很土,很民粹,但又很洋,很現代。很農民,又很文人。很生活,又很文氣。
這是很有趣的藝術現象,值得深入研究。
我個人認為,這是湖南人身上的生命力在藝術上的爆發。不爆發于人物畫,也不爆發于山水畫,而是爆發于更容易抒瀉懷抱與性靈、更主觀更語言感的大寫意花鳥畫,是有原因的。
搞清楚、弄明白了個中原因,就能懂得湖南人了。
(本文系作者為《周宗岱作品集》所撰序文,有刪節。)